超千亿地产不良资产诱惑:高瓴等顶流PE下场,中环富豪出钱“放贷”

zq40f64

时间 2024年6月2日 预览 14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1A06LPP00

2024-06-02 07:15·腾讯新闻潜望·发布于北京

腾讯新闻《潜望》作者 谢照青
在大多数中环金融从业者都徘徊“寻路”之际,少部分的中环人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私募信贷圈可算一例——这是目前少有的还可以从市场上拿到钱、赚到钱的行业。
私募信贷市场诞生于约30年前,本质上,是为那些相对不容易从银行机构贷款的企业提供贷款。
就在近日,柏卫资本的吴旨贤和团队刚刚完成了新一期1亿美元的募资,他在交易广场的办公室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预计接下来还会继续募资2亿美金。
5年前,吴旨贤从大机构出来后成立了柏卫资本,主要做私募信贷,找到缺钱的项目并给它们贷款。和其他下场做私募信贷基金的人一样,他的募资对象主要也是一些富豪或家族。
相较于对冲基金和投行的高净利润,私募信贷的回报率并不算高。吴旨贤对腾讯新闻《潜望》透露,过去几年,虽然外部经济环境动荡,但是柏卫资本的年化收益大概在22%左右。
“可能是中环并不多还可以继续赚钱、不裁员的行业了。”这也是过去大半年私募信贷开始被更多人谈论的原因之一。
除了吴旨贤这样的创业者外,不管是曾经“浓眉大眼”的PE巨头高瓴资本,还是富达基金,甚至是一些富豪家族办公室,这些金融圈的主要玩家们都陆续下场做起了私募信贷这种“放贷”生意。
全球贸易机构另类投资管理协会(AIMA)亚太地区联合负责人李可胜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亚洲的私募信贷规模相较于欧美地区来说虽然小很多,但这个差距就是亚洲私募信贷的机会。
抓住超1000亿港元不良地产的机会
吴旨贤在五年前成立柏卫资本时,可能也未料到,行业发展速度会这么快。他自己的资产管理规模在5年间翻了10倍,现在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并且正在募资新一轮的资金。
柏卫资产的借贷生意更偏向地产板块的不良资产。
对于自己经手的项目,吴旨贤坦言,至少现在都没有亏过钱。在此之前,他只做香港本地核心区域的住宅项目。最近一个项目是从某家中资银行接手的,当时价值8000万港元的一套大平层,以5-6折接过来,最后该项目顺利卖出后,净利润超过了20%。
吴旨贤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做放贷生意最难的地方是,钱放出去了,要收得回来。因此,只能做自己最熟悉的。吴旨贤所有从业经验都在香港,对香港地产颇为熟悉。
“和投资地产一样,做香港地产不良生意,必须看资产的流动性,那核心就是地产项目的位置了。”吴旨贤还曾做过海航集团在太平山顶豪宅的借贷生意,最后这些豪宅也顺利卖出了。
一位资产过百亿的富豪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过去这两年,他的家族办公室陆续做了几个借贷项目,扣除税费后,回报率大概也是20%左右。他目前所做的项目也与自己曾经创业成功的行业相关。
吴旨贤的另一条生意宗旨是,不做没有主控权的项目。据透露,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在香港曾想通过夹层做借贷,有FA对接过,但他并没有参与。他坚持只做第一手的借贷或者是从银行接资产包,必须保证对借贷项目有绝对的控制权,以便于进展不顺时,可对资产拥有100%处置权。
他曾经也接触过内地富豪潘苏通位于何文田的豪宅项目,最后没有接。他认为,虽然其位置不错,但是该豪宅产品完全不适合香港消费群体,不易处置。
该项目最后从外资私募信贷机构橡树资本获得75亿港元贷款,年化利率14%。潘苏通违约后,橡树资本接管了该楼盘,随后六折甩卖都未处置完。市场评估,橡树资本该项目亏损超50%。腾讯新闻《潜望》同时获悉,橡树资本该项目负责人去年底因此被裁。截至发稿,腾讯新闻《潜望》暂未能获得橡树资本置评。
吴旨贤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现在香港不良地产的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得挑。据腾讯新闻《潜望》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半,包括恒大许家印、陈红天、潘苏通等内地富豪以及香港本地地产投资大鳄邓成波家族的个人资产和公司项目在内,香港豪宅地产不良总资产超过1100亿港元。
吴旨贤之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希望可以抓住这一波不良信贷机会的机构。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亚洲另类投资主管Albert Yang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他们已经看到一些在港的PE公司在开始尝试这一块业务,包括资产抵押贷款在内。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不少从高盛等头部机构出的金融人士确实已经瞄准香港豪宅不良资产的业务,其中有一家基金已经从市场上募资了超过10亿美金。
吴旨贤对腾讯新闻《潜望》透露,他在过去半年中,明显感受到竞标的人多起来了,不少大PE机构的团队开始“卷”价格,但是他也表示,不良信贷并不是仅仅靠价格“卷”,更重要的是,最后怎么把放贷出去的钱收回来——毕竟大多数这些借贷的企业数据都不够透明。
高瓴、GGV原亚洲团队等也开始“放贷”了
对于PE机构加入私募信贷行业的速度,寿祺的感受可能比吴旨贤更深。他从事私募信贷已经超过15年了,是全球资产管理公司Skybound Capital的CIO,该公司侧重于私募信贷的投资,总共管理的资产规模超20亿美元,总部位于伦敦。
在寿祺看来,PE机构“卷”私募信贷行业是长久的趋势。私募信贷行业今天最大的玩家都是传统的PE管理人。
PE没有更好的退出通道,私募股权越来越不好做了——这是他们转向私募信贷的原因之一。一位在港管理规模超过100亿港元的PE机构负责人对腾讯新闻《潜望》透露,过去一年投资的项目非常少。同时,过去这一年多,他和团队尝试各种可能的办法退出,距离设定的退出目标仍遥遥无期。他所在的团队早在四年前就已经涉足放贷业务了。
上述PE负责人还表示,其所在的机构过去这段时间转至放贷的资金量已经增加,“放贷相对来说是当下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市场也有需求”。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一些初创企业在当下的环境中难以获得股权融资时,也会转向私募信贷融资。这是因为,一些创业公司在之前的几轮股权融资中,估值已经很高,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不愿意再按高估值进行股权投资。他们要想从市场上拿到钱,私募信贷是不多的选择之一。
寿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大的PE机构增加私募信贷业务也有协同效应。PE业务中涉及的收并购业务时,除了自有资金外,经常需要找包括银行等在内的财团进行融资,其中也包括一些私募信贷基金。
腾讯新闻《潜望》曾获悉,去年中,高瓴资本从德银挖来了Siddhartha 做私募信贷的负责人,后者在亚洲有超过20年的私募信贷经验。高瓴资本也陆续做了一些私募信贷的业务,其中包括一家位于长三角的汽车行业非上市公司。该公司近期也在香港市场上寻找私募信贷机构借钱。
即将到来的新玩家还有GGV纪源资本原来的亚洲团队。自从与美国业务分拆后,腾讯新闻《潜望》获悉,位于新加坡的该团队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组建一个私人信贷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