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爽剧,为啥让人上头

zqb4d0d

时间 2024年6月25日 预览 4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5A01V7T00

2024-06-25 09:39·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于北京

影视剧有自己的“复仇者联盟”。
在近年来的热播剧中,不少都能看见复仇元素。比如,韩剧《黑暗荣耀》中的文东恩,多年布局复仇规划,只为让当年的霸凌者为恶行付出代价。
图源:电视剧《黑暗荣耀》
国产悬疑剧《漫长的季节》中的沈墨,被富商卢总迷奸后,最终杀死了“不知错且不改”的卢总。
图源:电视剧《漫长的季节》
仙偶剧《长月烬明》中的桑酒,被天欢灭族后,也选择灭掉天欢一族。
图源:电视剧《长月烬明》
到了最近热播的《墨雨云间》,吴谨言所饰演的薛芳菲遭遇陷害被活埋,被救起后也开启复仇之路。吴谨言本人更是靠这部剧“重回爽剧舒适区”,被网友们调侃为“内娱掌管复仇赛道的神”。
图源:微博@墨雨云间官微
还没结束,待播剧中还在“复仇”。《掌心》中的江湖游医叶平安、《锦月如歌》中的女将军禾晏、《藏海传》中的官员藏海……从相关官方介绍来看,主角们全都或多或少手握复仇剧本。
图源:@电视剧掌心官微、@《锦月如歌》官方微博、@藏海传官微
而面对屡屡刷屏的复仇剧,网友们的评价是“一天不看就难受”、“下班后的精神食粮”。
所以,影视剧的复仇元素到底为啥让人上头?
看复仇,都在看啥
来自华盛顿州立大学、乔治城大学以及特拉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试图找出人们判断复仇行为的美学原则,即人们是如何判断复仇故事是“精彩的”。结果表明,利他主义、诗意的正义以及对称性是复仇美学的重要构成要素。
先看利他主义。研究团队的实验表明,如果报复行为是出于对其他人的普遍福利的关注,那么这种无私的“利他主义”会增加报复的美学价值。
以最近热播的《墨雨云间》举例,女主角薛芳菲手刃仇人冯裕堂的场面让许多网友直呼“解气”。而在此过程中,薛芳菲的复仇不仅是为了发泄自身的恨意,更是在为被迫害的官差、淮乡老百姓等等无辜受害者讨公道。
图源:电视剧《墨雨云间》
进一步来说,“利他型惩罚”也显示了人们对“利他主义”的看重,提示影视剧中的复仇元素为何会让观众看得过瘾。
所谓“利他型惩罚”,指对实施者来说虽然没有获得直接利益,但实施者依然会想要惩罚那些背叛或破坏社会规范的人和行为,就如现实生活中的“路见不平一声吼”。来自苏黎世大学的研究团队曾探讨过“利他型惩罚”的脑部运作机制,指出人们会从惩罚违反规范的行为中获得满足感。
换句话说,尽管观众是屏幕外的旁观者,但也会希望屏幕内的反派受到惩罚。
此外,“恶有恶报”的复仇剧情让观众看得爽,也可以用“诗意的正义”来解释。华盛顿州立大学、乔治城大学以及特拉华大学的研究实验进一步指出,人们会根据特定情况来分析报复行为是否“特别合适”。也就是说,复仇是以“人们希望的方式”伸张正义。
比如,《延禧攻略》中裕太妃被雷劈死的剧情至今仍褒贬不一,有网友评价为“虽然离谱,但又很爽”。离谱在于网友认为“天雷说劈就劈”不太符合逻辑,但爽又爽在“小人物虽然报仇无门,但有天雷来惩罚恶人”。也就是说,虽然复仇过程的合理性没有定论,但恶人被雷劈死、正义得到伸张的结局确实让观众觉得解气。
图源:电视剧《延禧攻略》
反之,研究团队也总结到,当复仇行为伤害了无辜的旁观者时,复仇行为在道德上会被认为是恶劣的。在电视剧《花千骨》中,杀阡陌营救花千骨时称要“杀尽天下人”。对此剧情,有网友调侃道“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是主角,认为这句话很帅;长大后发现自己是故事中的‘天下人’,想不通究竟招谁惹谁了”。
也就是说,复仇者们“打归打,闹归闹,别拿旁人的利益开玩笑”。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